欢迎访问润滑与密封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0-32385313 32385312 RSS EMAIL-ALERT
  • 2016年第4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无限窄槽理论的双向多重组合螺旋槽液膜密封流场分析

      2016, 41(4):1-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1

      摘要 (15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无限窄槽理论推导螺旋槽液膜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压力分布公式,并校正螺旋槽进出口处的边缘影响系数;计算表征液膜密封性能的承载力、泄漏量、摩擦扭矩等参数,并进行验证;根据双向组合螺旋槽液膜密封的特点,提出基于权重叠加的流场计算方法,并以交错槽为例进行计算,并与Fluent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边缘影响系数计算方法更为合理;利用叠加法计算双向组合槽流场得到的结果与Fluent模拟结果的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方法。

    • 石墨增强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2016, 41(4):7-1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2

      摘要 (16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ST-ST销/盘摩擦试验机,研究质量分数15%石墨增加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68#液压油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因数随摩擦时间的增加有减小趋势;平均摩擦因数随PV值的增加而减小;磨损率随PV值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磨损机制在低PV值条件下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材料塑性变形,随PV值的增加,磨损机制逐渐转变为以黏着磨损为主。

    • Zr-4合金管冲击磨损性能及损伤机制研究

      2016, 41(4):12-1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3

      摘要 (14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JDTRI-50冲击磨损试验机上,在冲击频率为10 Hz,冲击载荷为10~40 N,冲击次数为5万~10万次条件下,对Zr4合金管试件与Inconel718镍合金板配副进行冲击磨损试验,研究核电燃料棒包壳管材Zr-4合金的冲击磨损性能及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冲击次数一定时,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加磨痕宽度明显增加,损伤加重;载荷一定时,随着冲击次数增加,Zr-4合金管冲击损伤面积和深度增大;磨损面磨屑含氧量随冲击次数增加,经历较快增加、增速放缓及基本稳定的变化过程;Zr-4合金管冲击磨损的损伤机制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磨损氧化和疲劳剥落的逐次出现、相互转换和协同作用。

    • 等离子喷涂Ni基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2016, 41(4):18-2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4

      摘要 (15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和改善Ni基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在316不锈钢基体上制备NiCrBSi涂层、质量分数30%WC掺杂的NiCrBSi30%WC涂层以及质量分数30%WC和15%Mo共同掺杂的NiCrBSi30%WC15%Mo 涂层,研究涂层的物相结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以及大气环境下涂层与GGr15球对磨时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涂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WC掺杂、WC和Mo的共同掺杂提高了NiCrBSi涂层的显微硬度;NiCrBSi30%WC涂层摩擦因数最大,达到0502 0,NiCrBSi30%WC15%Mo涂层次之,NiCrBSi涂层最小,为0393 8;涂层NiCrBSi30%WC15%Mo耐磨性最佳,较NiCrBSi涂层提升25%,NiCrBSi30%WC次之,而NiCrBSi涂层磨损最为严重。在摩擦过程中,3种涂层上都产生了Fe转移膜,其中NiCrBSi涂层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NiCrBSi30%WC、NiCrBSi30%WC15%Mo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以疲劳剥落为主。

    • 润滑油黏温特性实验研究

      2016, 41(4):24-2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5

      摘要 (15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业润滑油的黏性是保证润滑性能,传热性能、承载特性等机械性能的核心要素,其受温度影响较大。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牌号和类型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分析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研究不同类型的黏温关联式的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变化趋势为类指数函数;采用单对数算法不能完全消除指数趋势,拟合误差较大;采用双对数算法的MacCoullWright公式拟合精度最高,适用范围广;而采用三次对数算法未能提高拟合精度,并且其计算复杂,在黏度较低情况下会导致数据超出定义域,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 闸片结构对制动盘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

      2016, 41(4):29-3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6

      摘要 (14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高速动车制动盘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表征制动盘表面温度场变化的结构因子。应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3种不同形状和3种不同排布方式的闸片结构进行热-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结构因子可用于制动盘温度场及应力场变化的预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形状和不同排布方式闸片的结构因子均可以表征闸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趋势,通过调整闸片排布方式进而改善制动盘的温度场分布和应力场分布;制动盘上的热分布和应力分布相互影响,而热变化对制动块应力变化影响很小。

    • 羟基硅酸镁/Ag纳米复合材料的金属磨损自补偿特性与机制

      2016, 41(4):35-39.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7

      摘要 (14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MMU-10G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共混羟基硅酸镁(简称P)/Ag复合纳米材料对45#钢摩擦副的磨损自补偿性能,用EPMA-1600电子探针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摩擦运行后的试样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其价态。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30%Ag的共混羟基硅酸镁/Ag复合纳米粉体作为自补偿添加剂能够在45#钢表面形成自补偿膜层,可有效减小其在磨合阶段和稳定磨损阶段的磨损失重;其自补偿机制为,在摩擦热化学、力化学与物理作用下,P/Ag复合纳米润滑添加剂在45#钢表面形成了主要由Fe2O3、Fe3O4、FeOOH、SiO2、MgO、C、Ag组成的表面膜,该膜层的补偿与隔离作用,可降低金属的磨损;其减摩作用是自补偿膜层中的铁氧化物、石墨形态C、软金属纳米Ag的低剪切应力和纳米P的微滚珠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 低液气比下混合润滑动压密封性能分析

      2016, 41(4):40-4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8

      摘要 (15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小液滴均匀分布在气相中的两相润滑状态下的密封工况,建立气液混合物理模型,推导气液两相混合流体的等效黏度,建立气液混合润滑动压密封端面间的气液混合润滑Reynolds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有限元程序求解气液混合润滑Reynolds方程,得到动压密封端面间气液混合流体的压力分布及密封性能参数,并分析在操作工况一定时,液气比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膜厚下,液滴增强了端面流体动压效应;动压密封在运转过程中,端面密封间隙、摩擦功耗和质量泄漏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加,体积泄漏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减少,而刚度随液气比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存在最大值。

    • 含磷酸三甲酚酯的季戊四醇酯水解安定性的研究

      2016, 41(4):45-4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09

      摘要 (15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磷酸三甲酚酯(TCP)添加剂对季戊四醇酯(PE)酯类油水解安定性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采用美国ASTM D2619-09“饮料瓶法”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TCP添加剂的PE进行加速水解实验,检测不同水解时间油层酸值、水层酸度、铜片质量及外观变化,总结其水解变化规律;采用红外光谱仪对水解产物进行分析,探讨其水解机制。结果表明:油层酸值随水解时间呈指数增长,水层酸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铜片腐蚀随时间逐渐严重,且3种指标均随TC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红外分析表明,在PE水解的同时TCP也发生水解,且生成的磷酸使H增加,加速催化了PE的水解。

    • 稀土La含量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016, 41(4):49-5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0

      摘要 (16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含稀土La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稀土元素La的添加量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La含量增加,材料的硬度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同时材料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添加La质量分数为15%的Cu基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最好。稀土元素La对铜基摩擦材料改性作用表现为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增强磨损表面氧化膜的稳定性,产生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 滑动速度与高频摩擦噪声关系的试验研究

      2016, 41(4):53-5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1

      摘要 (16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频摩擦噪声的产生机制,在Plint 92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平面-平面接触的旋转滑动摩擦副系统,研究摩擦副间相对滑动速度与高频摩擦噪声的相关性,测得摩擦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情况和产生的高频噪声信号及其声压值,提出基于滑动速度变化的摩擦因数和高频噪声声压值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滑动速度对摩擦因数和高频噪声的产生和演变有重要的影响,摩擦因数对滑动速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阀值性,且大的摩擦因数更易产生高频噪声。对高频噪声信号进行分析,发现高频噪声具有间歇性出现的特点。摩擦因数和高频噪声声压值随滑动速度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

    • 植物油润湿性的实验研究

      2016, 41(4):57-6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2

      摘要 (17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量润滑加工一般采用可降解的植物油作为润滑剂,其渗透性是决定切削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切削液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影响渗透性的主要指标。为了研究植物油的润湿性,利用躺滴法对润湿角进行动态测量,得到切削液的固-液润湿平衡时间和平衡润湿角,并以其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植物油黏度和分子结构对它们的影响,同时还分析润湿角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油中包含的极性基团有利于减少固-液润湿平衡时间,润湿角与接触时间存在着幂次方关系;低黏度的植物油不仅可以减小润湿平衡时间,还可以得到较小的平衡润湿角,从而提高润湿效率,改善加工质量,减少加工成本。

    • 基于弹流理论的深槽密封机制分析

      2016, 41(4):61-6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3

      摘要 (17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半光滑牛顿法建立深槽密封弹流模型,模型将雷诺方程、空化方程、力平衡方程及变形方程同时纳入牛顿迭代系统,使用FischerBurmeister函数实现对润滑液膜空化区域的识别,通过一重循环迭代寻索到空化区域并得到端面膜厚及压力场分布,算法效率显著提升。通过该弹流模型对深槽密封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U型槽、矩形槽、圆弧槽3种型槽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槽密封端面周向较小的动力楔使得端面以非接触状态运行;核主泵三级密封的密封特性接近,圆弧槽在仅考虑压力变形条件下动压效应微弱,且稳定运行时其最小膜厚远小于U型槽及矩形槽。

    • 瞬变载荷作用下五瓦可倾瓦滑动轴承特性分析

      2016, 41(4):67-7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4

      摘要 (17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动压五瓦可倾瓦滑动轴承在瞬变载荷作用下的动态行为,在考虑轴颈惯性力和非惯性力的基础上,建立可倾瓦滑动轴承的轴心轨迹方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油膜压力,采用欧拉法求解有限长滑动轴承瞬时轴心轨迹;研究不同预负荷下偏心率与瓦块姿态角的变化关系,以及在阶跃载荷和正弦脉冲载荷作用下轴心轨迹、瓦块摆角及轴颈所受合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瞬变载荷作用时,轴心轨迹、瓦块姿态角及油膜合力都有较大的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振荡过程;由于脉冲载荷的作用时间有限,随着其消失,轴心仍收敛于原平衡位置,而阶跃载荷则使轴心收敛于新的平衡位置;相同条件下的可倾瓦轴承比固定瓦轴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 50MnB钢耐磨性及磨损机制研究

      2016, 41(4):73-7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5

      摘要 (17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淬火并经过180、200、220 ℃不同温度回火后的50MnB试样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回火温度对试样耐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50MnB的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在200 ℃回火时,50MnB试样的组织更均匀,回火马氏体板条更加细小,耐磨性能最好;载荷对50MnB磨损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载荷超过100 N时,会导致摩擦因数增大,同时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加重,从而导致磨损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50MnB的主要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氧化磨损, 同时伴随轻微磨粒磨损。

    • Fe基非晶纳米晶电弧喷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

      2016, 41(4):78-8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6

      摘要 (16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超电弧喷涂技术在20#钢基体上制备含有非晶纳米晶的铁基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涂层的组织形貌,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并对涂层与基体20#钢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中含有非晶相和纳米相,孔隙率较低,具有较高的硬度;相同条件下,涂层的摩擦因数较小,磨损量较小,涂层的耐磨性优于20#钢;20#钢基体的磨损失效形式为黏着磨损,而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的失效形式开始时是疲劳磨损,随着粒子的脱落,失效形式就变为磨粒磨损。

    •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2016, 41(4):82-8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7

      摘要 (17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Span80与平平加OS15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对润滑油进行离心实验和吸光度检测,探究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活性剂的分散效果明显优于单剂;室温条件下,复配活性剂质量分数对纳米粒子分散性影响显著,随复配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分散稳定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40 ℃条件下,随复配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粒子分散性能无显著提升。实验证明,室温条件下,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子有着更为优异的分散作用,这为纳米润滑油长期稳定储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黏度下降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6, 41(4):86-9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8

      摘要 (18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J0010乙丙共聚物制备黏度指数改进剂,通过高温试验、曲轴箱模拟试验和行车试验,研究高温热降解对J0010型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黏度保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J0010黏度指数改进剂高温下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热降解;曲轴箱长时间的高温试验结果与行车试验相关性不大;高温降解后的黏指剂在低温性能、高温黏度保持性能上均有提升,黏指剂的高温降解速度较行车试验更快。

    • 多工况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实验装置的设计

      2016, 41(4):91-9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19

      摘要 (16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观测滚子摩擦副在不同卷吸速度下的弹流润滑现象,开展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油膜成膜机制的实验研究,对原有的线接触光干涉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将原有的曲柄滑块机构设计成丝杠推杆,从而将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滚子卷吸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规律的变化,可以观测到非常清晰的油膜干涉图像,在滚子接触区域油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弹流特征,可为线接触弹流的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上,对滚子在突然加速的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由于步进电机的特点,在突然加速的瞬间有极短的停顿,导致挤压效应较为明显,油膜被封在滚子的接触区域内形成凹陷,出现封油现象,当滚子卷吸速度增加时,油膜厚度也会随之增加。

    • TiNi60合金与钢球和陶瓷球配副的摩擦学性能对比分析

      2016, 41(4):95-10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0

      摘要 (16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与TiNi60合金盘为摩擦配副,使用CETR 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MM3型金相显微镜和TR200粗糙度仪综合考察了TiNi60合金在不同载荷和频率下的摩擦因数、表面形貌、磨痕轮廊和磨损量。实验结果表明:Si3N4陶瓷球与TiNi60合金配副时摩擦因数小于GCr15钢球与TiNi60合金配副;Si3N4陶瓷球与TiNi60合金对磨过程中的犁沟作用小于GCr15钢球与TiNi60合金配副,磨痕较平滑;Si3N4陶瓷球与TiNi60合金对磨后磨痕深度较浅,磨痕长度较长,并且随着载荷的增加,磨痕深度和长度的增加程度均小于GCr15钢球。表明Si3N4陶瓷球与TiNi60合金配副的摩擦学性能优异,该摩擦配副更适合作为低速轻载轴承用于摩擦学领域。

    • PTFE基耐磨涂层往复滑动摩擦学性能研究

      2016, 41(4):101-10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1

      摘要 (17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ETR多功能磨损试验机,考察PTFE基耐磨涂层在往复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形貌轮廓仪和电子能谱对磨痕表面进行微观分析,探讨PTFE涂层的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PTFE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与涂层的特性密切相关,较低的摩擦因数对应着较好的耐磨性;涂层的往复滑动磨损表现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机制。

    • 基于自校正Kalman滤波的液膜密封端面摩擦状态监测技术

      2016, 41(4):106-11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2

      摘要 (16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声发射技术是液膜密封端面摩擦状态的有效检测方法,但是受工业背景噪声的影响,难以分离出声发射信号中所需信息。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ARMA模型的自校正Kalman滤波技术处理声发射信号。该滤波器能在系统模型参数和噪声特性未知的情况下,收敛于稳态最优卡尔曼滤波器,因此滤波后的声发射信号的所需特征信号更突出,有利于液膜密封端面摩擦状态的检测。建立RBF神经网络,以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值作为输入进行网络训练,实现密封端面摩擦状态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证明,该监测方法能实时有效地识别端面摩擦状态,识别结果与电涡流直接测量得到的结果一致。

    • 含硫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6, 41(4):111-11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3

      摘要 (17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一种含有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结构的有机硫化酯润滑油添加剂(CNSB)。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CNSB在100 N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别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斑表面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合成的CNSB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极压减摩性能,并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SEM和EDS表明,在摩擦过程中CNSB会发生分解并在摩擦副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层由有机硫化物、硼的氧化物等组成的致密保护膜,从而有效减轻钢球摩擦副表面的擦伤和磨损,且CNSB中的B元素也与S元素发生了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抗磨减摩作用。

    • 高PV值密封环的热负荷建模分析与试验验证

      2016, 41(4):115-11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4

      摘要 (17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密封环的应用条件和工作环境,研究高PV值(密封流体压力和密封端面的平均滑移速度的乘积)密封环的热负荷特性,确定密封环传热规律,获得密封环传热过程中的3种边界条件。模拟密封环的实际运行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密封环整体的温度分布及温度随工况的变化规律进行建模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油压和转速的升高,密封环温度随之增大,在主密封面的温度梯度比非密封面的大。利用自主开发的密封环综合性能试验台进行密封环温升的试验研究,试验测得的温度与建模计算获取的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而且计算值保持了足够的计算精度,证明采用模拟方法对高PV值的密封环热负荷进行评估是有效和适用的。

    • 发动机用高速高温PTFE唇形密封圈失效分析

      2016, 41(4):119-12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5

      摘要 (17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发动机用高速PTFE唇形密封圈在高速、高温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泄漏故障,从材料、结构、转速、磨损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其失效主要原因为材料高温下蠕变加重,高转速引起的摩擦热使PTFE唇片回弹性下降,自补偿磨损和唇口径向力下降严重,引起密封失效。从PTFE唇口与轴的过盈量方面进一步探讨密封圈失效的原因,发现密封圈在高温下密封径向力和回弹性严重下降。通过调整过盈量,实现自补偿,解决了高温下密封圈的密封泄漏难题。

    • 环境温度对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特性的影响

      2016, 41(4):122-12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6

      摘要 (17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改善冷启动过程中缸套-活塞环的摩擦状态,减少摩擦功率损耗,通过建立混合润滑状态下活塞环-缸套摩擦力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冷启动时活塞环-缸套摩擦性能及润滑状态的变化规律,获得某型号柴油机冷启动时活塞环-缸套摩擦力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拟合提出预测摩擦力随温度变化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活塞环-缸套摩擦力的平均值稍有升高,而摩擦力最大值的升高幅度很大。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力数学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活塞环-缸套摩擦力温变效应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误差不大于8.526%,验证构建的最大摩擦力温变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 相关性分析在油液监测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016, 41(4):128-13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7

      摘要 (17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升油液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相关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光谱元素、添加剂含量、酸值和水分等特定项目检测结果的分析,探究其在给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谱元素与添加剂变化以及摩擦副磨损状况、酸值与水分以及工况条件有相关性,综合应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油液监测和故障诊断。

    • 基于SRV磨损试验机评定柴油润滑性能评定

      2016, 41(4):132-13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8

      摘要 (18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RV线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柴油的润滑性与柱塞偶件磨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硫(S含量wS≤500 μg/g)低润滑柴油润滑时柱塞偶件磨损比较严重,其润滑性与柱塞偶件磨损没有相关性;高硫低润滑柴油的承载能力较高,其润滑时柱塞偶件磨损相对较轻,且润滑性与柱塞偶件磨损相关性较好;适量的酸性组分有助于提高柴油的润滑性和承载能力。部分直馏工艺生产的高硫含量柴油虽经HFRR测试润滑性较差,但在适量酸性组分、较高运动黏度共同作用下,实际SRV测试时并未出现严重的磨损。

    • 油液分析在螺杆式空压机润滑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016, 41(4):137-14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29

      摘要 (17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矿场由于工作需要对3台空压机移机后,出现油温持续升高,油箱中有大量黑色胶状物质,空压机滑动轴瓦咬死等故障。通过对新油、在用油以及胶状物质的分析表明,使用的矿物型汽轮机油不能满足螺杆空压机的高温润滑要求,油品严重劣化生产了氧化产物;此外环境工况的改变使得压缩机负荷增大,产生的摩擦热和压缩热增加,油温持续升高,加速了油品氧化。根据空压机工作工况,对润滑油进行重新选型,更换了高低温性能较优异的合成螺杆空压机油后,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 风电机组齿轮箱油液监测典型案例分析

      2016, 41(4):141-14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30

      摘要 (18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风电机组传动链中的核心部件,齿轮箱对整机的安全、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油液监测技术的引入,则为风电齿轮箱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对风电场润滑管理各环节中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油液监测技术在新油验收、油品更换、机组出质保验收、设备运行状态跟踪、油品按质换油方面的重要作用。

    • 某电厂500 kV变压器油色谱异常分析及处理

      2016, 41(4):146-14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4.031

      摘要 (16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某电厂主变压器油进行色谱跟踪分析时,发现其总烃含量有3次突变增大现象。通过色谱数据三比值法及图形法分析确定其故障类型为中温过热。根据色谱分析结果对主变压器油进行过滤处理,并采取特殊运维策略。采取上述措施处理后主变压器运行良好,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数据正常。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