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润滑与密封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0-32385313 32385312 RSS EMAIL-ALERT
  • 2017年第4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边界润滑条件下机油污染物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017, 42(2):1-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1

      摘要 (14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Fe、Cu、Al、Pb、SiO2固体颗粒作为机油污染物,在模拟的发动机缸套-活塞环往复运动实验台上,研究边界润滑条件下固体污染物含量和尺寸对机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油中的固体颗粒物导致摩擦因数和摩擦功损失增加,同时增加摩擦副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摩擦因数、摩擦功损失、磨损量均随污染物含量、颗粒物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铁粒子污染物影响最大,铜次之,铅的影响最小;固体颗粒物会降低发动机性能,增加燃油消耗,为降低固体颗粒物对机油的影响,必须提高机油过滤精度。

    • 高速滚珠轴承电主轴热态特性分析

      2017, 42(2):6-1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2

      摘要 (13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速滚珠轴承电主轴的热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计算轴承的热源生热并进行热特性仿真。研究轴向载荷和转速对接触角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局部热计算方法计算轴承的热损耗。结果发现,轴承的旋转速度对其热损耗的影响比轴向载荷作用更明显,并且滚珠的自旋摩擦是轴承生热的主要形式。结合热源生热计算结果,运用ANSYS对一定转速的空载电主轴分别进行稳态热分析和瞬态热分析,发现电主轴的最高温度点出现在内置电机转子的中心区域。将稳态热分析结果加载到有限元模型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发现最大轴向位移出现在主轴的最前端,最大轴向应力则出现在前轴承球与外滚道的接触区域。设计空载电主轴温升测定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迷宫密封优化设计

      2017, 42(2):13-1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3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各结构参数及其共同作用对迷宫密封泄漏量的影响,并建立可靠且不失拟的回归方程对迷宫密封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汽封腔深、凸台高度、汽封齿厚和齿顶间隙对泄漏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齿顶间隙对泄漏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四者之间的交互项对泄漏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着使泄漏量最小的最佳结构参数。通过检验,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和不失拟性。通过对优化前、后迷宫密封内流场特性的分析可知:优化后的迷宫密封齿顶熵增升高、能量耗散大、腔室内平均速度低、惯性作用弱,从而具有更好的阻漏作用。

    • 微液滴面接触润滑研究

      2017, 42(2):19-2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4

      摘要 (14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进行微量液滴润滑性能的研究。试验中以静止的微型滑块平面和旋转的光学透明圆盘构成润滑副,对不同黏度的润滑油分别进行微液滴以及玻璃盘全部铺满情况下的油膜厚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微量润滑液滴会沿滑块的运动轨迹铺展在玻璃盘上,形成持续的润滑,表明微量的润滑介质液滴可以提供充分润滑;油膜厚度开始会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速度后油膜厚度会保持不变;干涉图说明微量润滑下,接触区并不是完全由润滑膜承载,会有一些油气混合物承载。

    • 销盘磨损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2017, 42(2):22-2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5

      摘要 (14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销-盘滑动摩擦副的受力情况,建立此二者间的磨损模型。在给定销径、载荷、转速、工作时间等条件下,计算出销和盘的各自的磨损率和磨损量以及组合磨损率和组合磨损量。计算结果表明:销、盘工作过程中,二者接触表面各点压力分布在整体上呈现出沿旋转半径增大的方向减小,然而在接近最大旋转半径处,压力略有上翘现象;销各点的磨损率也与旋转半径相关,随着半径增大,其磨损率由大逐渐减少,然后再逐渐增大,因此磨损后的表面形状是一个凸起的拱形;由于需要满足磨损协调条件,盘的各点的磨损率与销磨损相反的趋势,它磨损后的表面是一个环形凹槽,即沿盘的半径方向看,磨损后表面呈反向。

    • 考虑扰动频率的可倾瓦轴承扰动压力雷诺方程数值模拟

      2017, 42(2):29-3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6

      摘要 (14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扰动频率的影响,建立流体动压润滑可倾瓦轴承扰动压力雷诺方程。针对目前可倾瓦轴承有限差分数值算法不易联立求解等问题,提出基于PDE工具箱有限元数值求解方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均表明,扰动压力是轴承参数、静态工作点参数和扰动频率的函数,扰动压力与扰动频率密切相关;扰动频率为0时,复数域扰动压力虚部为0;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大,扰动压力实部变化不大,虚部随之增大。

    • 有限长线接触动态特征参数研究

      2017, 42(2):35-4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7

      摘要 (13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系统动态特性建立有限长线接触瞬态弹流润滑模型,数值求解获得润滑接触压力与膜厚;采用润滑接触相对位移为自由振动判定标准,结合单自由度阻尼系统模型,提取系统特征参数刚度和阻尼值,为建立完善的接触副动力学模型提供参数。结果表明:考虑惯性力时,在入口区形成膜厚波动与局部压力峰,并向出口区传播;随着振动时长增大,在整个接触区形成压力与膜厚波动并最终趋于稳态解;随着载荷增大,系统刚度升高但增幅降低,阻尼整体呈现降低趋势。

    • 唾液在牙科陶瓷表面的吸附成膜与润滑行为研究

      2017, 42(2):41-4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8

      摘要 (13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纳米划痕技术,研究人全唾液在牙科陶瓷表面的吸附成膜与润滑性能,分析唾液蛋白在牙科陶瓷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 min吸附处理后,陶瓷表面吸附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唾液吸附膜,表明人全唾液在牙科陶瓷表面具有较好的吸附成膜性;黏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唾液吸附膜和牙科陶瓷及人牙釉质之间的黏附强度相近。人全唾液在牙科陶瓷表面具有较好的吸附成膜性和结合强度,可以在牙科陶瓷材料服役过程中显著减轻其表面的摩擦磨损,提供有效的润滑作用。唾液蛋白与牙科陶瓷之间的静电作用是导致牙科陶瓷表面具有良好的吸附成膜性和较高黏附强度的主要原因。

    • 智能井井下流入控制阀结构设计及密封性能分析

      2017, 42(2):45-5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09

      摘要 (14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入控制阀是智能井技术的核心,在油气井高温高压等复杂的环境中,流入控制阀的密封效果直接影响阀的正常工作。依据智能完井工况,设计流入控制阀的结构及其金属密封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金属密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最大过盈量、密封圈接触面的锥度、密封圈内部槽的几何尺寸、井下压力状态等敏感性参数对密封结构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密封圈最大过盈量的增加,最大接触应力降低而最大等效应力增加,而随着接触面锥度的增大接触面长度变长,接触压力和最大等效应力均呈下降趋势;内槽锥度对金属接触对影响较小,对密封圈的等效应力影响较大,内槽锥度增大,等效应力大幅增加。综合考虑应力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最大过盈量,密封圈接触锥度不宜太大,且应尽量减小内槽面的锥度。

    • 沙棘油的提取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2017, 42(2):51-5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0

      摘要 (14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沙棘油(SBO),利用热失重分析仪(TGADSC)分析其热稳定性,并与高性能的环保专用润滑油荷荷巴油(JO)进行比较;利用MFTR4000高速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沙棘油与荷荷巴油及加入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TP) 添加剂后的摩擦学性能,用光学显微镜(LV150N)和能谱仪(EDS)观察和分析钢块磨斑表面形貌和磨斑表面主要化学元素。结果表明:沙棘油的耐热性能、润滑性能及对MoDTC和ZnDTP添加剂的感受性优于荷荷巴油;沙棘油和MoDTC和ZnDTP复配油润滑下,钢块磨斑表面P和S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表明S和P元素在摩擦过程中与摩擦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磷酸铁和硫化铁等反应膜,提高了摩擦副的抗磨和减摩性能。

    • 磁场条件下钢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

      2017, 42(2):56-6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1

      摘要 (16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HSR-2M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试验研究在永磁体磁场条件下,法向载荷、往复速度等参数对钢轨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磨痕形貌分析其磨损机制,并与无磁场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磁场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钢轨材料的摩擦因数、磨损率;增大滑动速度对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有减小作用,增大载荷能够降低摩擦因数,但磨损率增加;磁场能够提高钢轨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性能。无磁场时,钢轨材料磨损形式为典型的磨粒磨损,摩擦系统的磨损率和摩擦因数较大;有磁场时,磨损形式主要为黏着磨损,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较小。

    • 有限长线接触副脂润滑成膜性能研究

      2017, 42(2):61-6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2

      摘要 (13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润滑脂为润滑介质,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建立有限长线接触脂润滑的弹流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分析润滑脂的流变特性对成膜能力的影响,包括流变指数、塑性黏度和屈服剪切应力。结果表明,随着流变指数的增加,油膜厚度增加,油膜压力基本不变;随着塑性黏度的增加,滚子中部油膜厚度显著增加,无油膜的塞流层宽度减小;屈服剪切应力对油膜压力以及油膜厚度影响很小,但随着屈服剪切应力的增加,塞流层的区域增加。

    • 齿面凹坑参数对面齿轮等温弹流润滑的影响

      2017, 42(2):67-7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3

      摘要 (13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微分几何基本理论求出面齿轮曲率半径,由齿面相对运动求得面齿轮传动过程中卷吸速度,建立面齿轮等温弹流润滑模型,通过FORTRAN语言编程计算出齿面油膜厚度,分析凹坑直径和深度对油膜膜厚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齿轮从啮入到啮出过程中,油膜厚度沿啮合轨迹逐渐增大;当齿面凹坑直径在50~200 μm时有增加油膜厚度的作用,其中凹坑直径为100 μm时效果最优;当齿面凹坑深度在5~20 μm时均有增加油膜厚度的效果,存在最优深度为10 μm。

    • 钛基脂皂分子结构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017, 42(2):73-7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4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实验室制脂釜制备出苯甲酸和癸二酸组分钛基脂,考察钛基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承载能力,分析皂分子结构和钛基脂摩擦学性能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钢球的磨斑表面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钢球磨斑表面元素含量,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表征钛基脂皂分子结构。结果表明:钛基脂摩擦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钛基脂皂分子结构;含苯环结构苯甲酸组分钛基脂的抗磨特性优于癸二酸组分钛基脂,而他们的减摩特性和极压性能相同;2种钛基脂润滑下钢球主要的摩擦特征为黏着磨损。含苯环结构的苯甲酸组分钛基脂具有较好抗磨性能主要原因为在摩擦表面上生成了较厚含钛元素的化学沉积膜。

    • 气缸套表面微造型与微纳米颗粒填充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017, 42(2):77-8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5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气缸套试样表面微造型技术和微纳米颗粒填充技术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富油和贫油2种工况下,探究表面微造型和微纳米颗粒填充技术对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抗黏着磨损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富油工况下,表面两端微造型和蛇纹石二硫化钼微纳米颗粒复合填充气缸套试样的摩擦因数最小,比机械珩磨气缸套试样的摩擦因数降低了1399%;在贫油工况下,表面全部微造型和蛇纹石二硫化钼微纳米颗粒复合填充气缸套试样的抗黏着磨损时间最长,比机械珩磨气缸套试样的抗黏着磨损时间延长了8579%;在试验过程中,表面微坑中的微纳米颗粒的溢出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最后趋近于0。

    • 基于液固两相流的某驻退机冲蚀磨损过程模拟研究

      2017, 42(2):81-8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6

      摘要 (14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火炮反后坐装置原理和冲蚀磨损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某火炮驻退机结构特征建立二维简化模型,基于FLUENT中DPM液固两相流模型及RNG kε湍流模型对驻退机后坐过程中复杂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时刻内部腔室压力、速度和涡流黏度云图,并描绘出冲蚀颗粒的运动轨迹。通过间接计算得到的结果,验证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描述驻退机内部复杂两相流场流动情况,为驻退机冲蚀磨损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活塞环-缸套摩擦学试验机加热系统设计

      2017, 42(2):86-89.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7

      摘要 (1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适用于活塞环-气缸套的摩擦性能试验机加热系统,能够使得摩擦实验条件更接近真实的内燃机工作环境。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瞬态热分析,与电热片相比,以加热带作为加热系统加热元件,能够使得试件得到均匀的加热,且加热带的柔性也使得加热带能够易于敷设在具有型面的缸套表面上。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稳态热分析表明,加热带的设计选择应当考虑到加热带存在的热损失。对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与加热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设计,设计的加热系统可以实现对内燃机摩擦性能试验更好的技术支持。

    • 基于配置信息的通用油液分析仪器数据自动采集方法

      2017, 42(2):90-9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8

      摘要 (1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油液辅助分析管理软件在仪器数据识别和采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基于配置化实现开发通用的仪器数据信息采集到程序方法,并设计相应的配置工具,提高配置信息设定的便捷程度。该方法通过设定配置表灵活对应仪器数据,用相对简单精炼代码实现油液分析仪器的数据自动采集;该方法在仪器数据的来源格式变动、数据的精度位数调整、增加新的仪器设备等情况下,都不需对程序进行修改,提高了软件的灵活性;该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实际的项目当中,效果十分显著。

    • 新型泡沫金属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设计及其特性

      2017, 42(2):95-99.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19

      摘要 (14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一款新型泡沫金属磁流变液阻尼器,将泡沫金属作为磁流变液的存储载体,使磁流变液封存在阻尼腔中,解决传统阻尼器造价高和密封难的问题;采用在端盖两端设置铜片的设计方法,对磁路中的磁力线走向进行改进,对其磁场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磁场分布均匀,证明结构设计合理。将设计的泡沫金属磁流变阻尼器用于抑制悬臂梁的振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磁流变液阻尼器响应迅速,可控阻尼性良好,体现了泡沫金属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半主动控制方面的优势。

    • 油液中磨粒分析磁滤谱仪的设计

      2017, 42(2):100-10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0

      摘要 (14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滤谱法中滤膜上磨粒分布不规则,不易区分铁磁性颗粒和非铁磁性颗粒的问题,设计一种磁滤谱仪,它在原油液检测滤谱仪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自动运动控制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下过滤端安装永磁铁,使油样中的铁磁性颗粒能在滤膜上沿磁力线方向分布。通过有限元方法确定该磁滤谱仪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实验结果表明,磁滤谱仪制备的滤膜上的铁磁性颗粒沿磁力线分布,能很快地区分出铁磁性颗粒和非铁磁性颗粒,提高了铁磁性颗粒和非铁磁性颗粒区分的准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可信度。

    • 货车轴承密封罩压装速度研究

      2017, 42(2):104-11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1

      摘要 (12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摩擦热流耦合分析模型,针对货车352226X22RZ型滚动轴承密封罩压装过程建立过盈连接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出密封罩温度场、塑性应变、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等,与前期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发现摩擦热流耦合分析模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分析压装速度对密封罩温度场、塑性应变、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最佳压装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密封罩与轴承外圈压装过程中,随着压装速度的增加最高温度、密封罩塑性变形、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均增大。通过YN2型密封罩压装测扭矩机进行密封罩压装实验,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 冷却工艺对填充聚四氟乙烯结晶度和性能的影响

      2017, 42(2):111-11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2

      摘要 (14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以聚四氟乙烯(PTFE)和化学改性聚四氟乙烯(mPTFE)为基体,以青铜粉为填充剂,通过冷压烧结法制备质量分数40%青铜粉填充的PTFE材料,并考察缓慢冷却、中速冷却和骤冷3种不同冷却工艺对填充PTFE的结晶度、机械和摩擦学性能及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冷却速率对PTFE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性能影响较大;骤冷可以降低PTFE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硬度,提高拉伸强度;与普通的PTFE相比,冷却速率对化学改性的PTFE复合材料的影响更大;采用骤冷的烧结工艺和化学改性的PTFE可以得到硬度较低的PTFE复合材料,从而大大降低泄漏量,提高密封效果。

    • 油雾润滑系统雾化器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试验

      2017, 42(2):116-119.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3

      摘要 (14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油雾润滑系统存在的油雾输送距离短、油雾含量调节困难等问题,对雾化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Spey双路离心喷嘴替代目前常用的文丘里管喷嘴,采用PLC原油雾润滑控制系统进行改进;通过试验研究润滑油黏度、温度和空气温度、压力等参数对雾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雾化工艺参数,从而保证了雾化油气中油滴直径分布在1~5 μm之间,油雾传送距离达到120 m以上,较好地解决了目前石油化工装置用油雾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

    • 碳纳米管填充多孔聚合物材料含油性能研究

      2017, 42(2):120-12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4

      摘要 (14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碳纳米管所特有的表面效应、管状结构以及极高的力学强度,将碳纳米管引入到多孔聚合物材料中,采用冷压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多孔聚酰亚胺聚合物材料,并对聚合物材料的孔隙性能、微观结构和含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对多孔聚合物材料的孔隙率有一定的提高,填充碳纳米管的多孔聚酰亚胺聚合物材料孔隙率最高达到了422%;碳纳米管可以粘附在聚酰亚胺微球表面,有助于提高聚合物孔隙表面的吸附性能;与不含碳纳米管的多孔聚合物材料相比,添加碳纳米管后材料的含油率和含油保持率有较大的提高。

    • 内燃机缸套-活塞环微织构设计与研究进展

      2017, 42(2):124-13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5

      摘要 (13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织构作为一种良好的表面改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摩擦性能。以微织构的研究方向为依据,分析微织构改善缸套-活塞环表面润滑摩擦性能的作用机制,总结和阐述织构复合化、组合织构以及织构仿生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指出表面织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下一步研究重点的展望。

    • 活塞发动机航空润滑油适航性能验证技术研究

      2017, 42(2):132-14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7.02.26

      摘要 (13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SAE J1899和SAE J1966的基础上,分析国外活塞发动机航空润滑油适航审定技术验证的试验方法和步骤,包括润滑油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性、材料相容性、地面单缸台架、全尺寸台架试验和飞行试验评估方法及步骤,为我国民航开展活塞发动机润滑油性能检测和研究工作,以及国产活塞发动机润滑油的适航审定提供技术支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